作者:彭博Bloomberg
随着中国债务扩张形成的风险加速暴露,不管是传统的“坏账银行”、外资机构,还是正在兴起的本土私募股权基金,都看上了中国不良资产处置这块蛋糕。
在中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陷入债务困境,新岸资本(ShoreVest Partners)合伙人Andrew Brown预计目前中国包括应收账款在内的广义不良资产规模已达约3万亿美元。
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国内本土私募股权基金鼎一投资总裁郑华玲以及Brown等均在近期的采访中表示,中国处于不良资产高发期,基于目前还比较有序的买方格局,以及卖方不良资产出表的动能比较强,现在乃至未来3-5年,都将是非常好的投资阶段。
郑华玲周二表示,鼎一目前正在募集新一期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特殊资产投资基金,包括人民币和美元基金,首批15亿元人民币已经完成认购交割,美元部分将向境外投资人开放,基金将在国内不良债权、违约债劵及债转股等领域发掘机会。
“竞争在增加,不过这个蛋糕足够大,我们需要更多的参与者,外国投资者现在还很少,”新岸资本合伙人Brown在采访中指出。他认为,中国的不良债权投资是一类非常专业化的投资模式,国际投资者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浪潮始于上世纪末,当时国有大行集中剥离不良资产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此后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参与这个市场,其中既有境外资本、也有国内正在兴起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股权基金等市场化主体。
“处置银行不良贷款需要大量的市场资本,资产管理公司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消化,所以对其他投资者而言是有机会的,”有着17年中国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经验的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主管Simon Gleave称。
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两会期间接受彭博专访时也表示,中国不良资产增长接近拐点,与外资和地方AMC合作处置潜力大,方式也有很多:可以共同组建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股权合作,也可以共同出资收购资产包,进行债权合作,还可以提供执行、资讯等服务。
彭博相关报道:中国华融赖小民称外资有兴趣参与中国不良资产市场
2016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迅速增加,截至去年底已升至1.5万亿元,不良率升至1.74%。彭博汇总数据另显示,国内公募债券市场去年至少有29支债券发生违约,今年一季度已有至少8支债券违约。郑华玲预期,未来会出现大规模的债券违约。
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重视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来处置去产能、去杠杆过程中的债务问题,比如市场化债转股、通过破产诉讼来推动债务重组等。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主管Simon Gleave表示,银行有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压力,“中国目前所处的信贷周期是银行必须以越来越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来化解不良贷款,这是之前所没有过的。”
目前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不仅吸引着众多处置机构的兴趣,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各类基金会、家族基金等都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开始关注不良资产,鼎一投资表示他们资金的来源主要是这些机构投资人。
“去年30亿元的募资,首轮十几个亿的交割只用两个星期就完成了,非常快,”鼎一投资总裁郑华玲表示。